形态描述
形态
成鸟:颊、耳羽、耳下方均纯白,外围以狭窄的黑边;头顶、眼先辉黑;颏和上喉黑色;上体蓝灰;下腰、尾上覆羽以及尾羽概黑;尾亦为黑色;飞羽浅褐,狭缘以灰色;内侧飞羽及翅上覆羽与上体同色;下喉、颈侧以及胸部鸽灰;腹和两胁葡萄灰,或为葡萄红;尾下覆羽白色而微缀以葡萄色。
虹膜褐色;嘴和脚粉红色,干制标本嘴黄色。
量衡度:
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(1) 21 62.5 50.5 20.0
成鸟:颊、耳羽、耳下方均纯白,外围以狭窄的黑边;头顶、眼先辉黑;颏和上喉黑色;上体蓝灰;下腰、尾上覆羽以及尾羽概黑;尾亦为黑色;飞羽浅褐,狭缘以灰色;内侧飞羽及翅上覆羽与上体同色;下喉、颈侧以及胸部鸽灰;腹和两胁葡萄灰,或为葡萄红;尾下覆羽白色而微缀以葡萄色。
虹膜褐色;嘴和脚粉红色,干制标本嘴黄色。
量衡度:
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(1) 21 62.5 50.5 20.0
鉴别特征
鉴别特征 颊、耳羽纯白;头顶和颏下黑色;上体、胸蓝灰色;两翅表面与上体同色;尾黑;腹部呈葡萄灰色;尾下覆羽白色。
大小
量衡度:
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(1) 21 62.5 50.5 20.0
;
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(1) 21 62.5 50.5 20.0
;
生物学
生态 禾雀为低地(最高达1500m)草原或具草甸、灌丛的空旷林地鸟类,也见于耕地、花园、城郊的村镇。常成大群活动在稻田或甘蔗田、树林或灌木丛中;平时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。在发育期中的植物上或地面上取食;主要以草子、水果和小型昆虫为食,也定期地取食稻谷和玉米等。相互联络的叫声(地声)是一种清脆的“tup”、“t,luk”或“ch,luk”声,还有一种尖锐的“tack”声;惊叫声是尖锐化的地声;歌声是一种连续的像铃的声音后,跟以颤音和咯咯声,并常常以拖长的金属哨声音调结尾。
生境信息
生态 禾雀为低地(最高达1500m)草原或具草甸、灌丛的空旷林地鸟类,也见于耕地、花园、城郊的村镇。常成大群活动在稻田或甘蔗田、树林或灌木丛中;平时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。在发育期中的植物上或地面上取食;主要以草子、水果和小型昆虫为食,也定期地取食稻谷和玉米等。相互联络的叫声(地声)是一种清脆的“tup”、“t,luk”或“ch,luk”声,还有一种尖锐的“tack”声;惊叫声是尖锐化的地声;歌声是一种连续的像铃的声音后,跟以颤音和咯咯声,并常常以拖长的金属哨声音调结尾。
国外分布
日本,印度,缅甸,印度尼西亚爪哇、巴厘、苏门答腊,西非等地。
国内分布